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(2)

来源: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01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例如:在进行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课题时,教师可以预先设定一个与实验有关的问题,并且逐渐引导学生先加入浓H2SO4和乙酸,然后再加入乙醇,通过更多

例如:在进行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课题时,教师可以预先设定一个与实验有关的问题,并且逐渐引导学生先加入浓H2SO4和乙酸,然后再加入乙醇,通过更多种不同的创新性方式方法,提升整体实验过程中的酯化反应产率。实验结束后,则可以通过小组对于实验原理、反应装置、操作设计等方面的探讨,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。

3.2 增加新的实验教学内容及方法

在安排实验内容及环节时,教师必须要能够时相应的实验环节和内容与课程知识之间,产生紧密的联系性,同时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,对新环境下的知识方法进行融合,从而让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符合最新的时代性。

例如:通过诸多纳米合成、冠醚化合成等新兴领域的实践内容,对实验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,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,也要注意到不同角度上的引导,以此在保证实验基础上,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。对于最为常见的己二酸提取内容,则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基础形式,让学生在整个小组之间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数据对比分析,以此获得同一实验的更多数据结果与优劣分析,这样的过程中,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具有更自由的实践空间,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视野不断拓宽,从而在探索与创新的内在驱动下,不断创造更多可能。

3.3 重视课后总结的重要性

在以往的传统教学过程中,对于有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往往更注重于课前、课中的教授。其实课后总结的环节同样相当重要。学生通过课后总结不仅能够实现更好的学以致用,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到更多的实验信息,并逐渐通过总结加深记忆,以此逐渐形成学习总结的“扎口袋”习惯,从而形成自身的技能知识汇总体系;另外,在这样的课后总结中,还有利于学生逐渐在有机化学实验与创新过程中,形成自身学习与总结方面的“西瓜籽理论”。通过实验报告的汇总,更清晰的认识到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操作难点与利弊因素。

例如:在500ml烧杯中,放入160ml的纯水,再称取6克的N-苯(基)乙酰胺,当水到达100℃沸点后,若N-苯(基)乙酰胺还未溶解则可以再加入适量的热水进行搅拌,再加热到溶液沸腾。稍微冷却后,加入1~2g的活性炭,继续保持微微沸腾5~10min,随后进行趁热过滤,并将滤液用冰水降温,将得到的结晶压平后质量称重。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过程,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整个加热溶解、热过滤到冷却结晶的全过程,同时还能够掌握课程内容中的基本理论知识,有利于培育创新能力。

3.4 结合化学发展史,丰富创新知识的教学

化学的发展不仅是人类社会在科学领域对探索和创新的最直接呈现,同时也是现代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基础发展条件。因此,结合于化学的发展历史规律,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,教师也可以积极引用化学实践历史,与现代的实验教学进行融合,以此逐渐提升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实践兴趣。并且通过更多的案例,逐渐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,更灵活的掌握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,从而在生活与学习两个方面,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探索的欲望。在教学知识的丰富创新方面,教师也应通过更具有生活联系性的知识讲授方式,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,对有机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。

3.5 改变评定模式,激发创新意识

虽然学生的实验成绩评定是高校教学中,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。但是基于时代的发展特性,在当今的时代下则需要用更具有创新性的评定方式,实现学习态度、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际操作程度等方面高度集中的综合化评定,从而在更为开放的评定环境中,促进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实验积极性。从当前高校有机化学的教育改革现状来看,传统的评定方式更多是直接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结果,对其具体的实验成绩进行评定。

但在这样的评定方式之中,则在很大程度上,忽视了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定,因此也就使得学生对于有机化实验的学习兴趣及热情逐渐减弱。所以,结合于当前的学生特性,就需要在更多的实验操作环境中,考虑到对于学生的综合性评定,同时也应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要导向,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况,适当的纳入到学生自身的评定考核项目之中。这样对于学生与教师人员而言,都能够起到一定的重视程度。在考核过程中,教师要重视到学生在整个实验环节中的过程表现,并且持续以不同的视角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况,进行综合性的分析。

文章来源: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ldxshkxxb.cn/qikandaodu/2021/0401/657.html



上一篇:大学生分期付款消费研究
下一篇: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

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投稿 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版面费 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