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这堂课“不一般”!全国劳模走进吉林大学课堂

来源: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4-26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4月24日上午,在吉林大学南岭校区,一堂特殊的劳动教育课正在进行。 为增强劳动教育实效,吉林大学组织开展全国劳模进课堂,聘请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,打造“吉大特色”劳动教

4月24日上午,在吉林大学南岭校区,一堂特殊的劳动教育课正在进行。

为增强劳动教育实效,吉林大学组织开展全国劳模进课堂,聘请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,打造“吉大特色”劳动教育教学模式。

“劳模工匠在成为劳模工匠前应该壮大自己,锻炼自己,积累自己。在成为劳模工匠后应该带动身边更多的人,影响更多的人。”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、全国劳模谢元立在吉林大学的课堂上,从自身的经历讲起,从入厂时的普通电焊工,经过多年历练和组织培养,成为“手工焊状元”,也为祖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他希望通过个人的成长经历,勉励大家,珍惜眼下伟大的时代,能沉下心来深入生产一线,将理论知识、动手能力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,更好地为企业、为社会服务,脚踏实地地干出一番事业来。

吉林大学劳动教育中心主任邵彦敏介绍,新的时代要求下,“五育并举”将劳动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2020年7月,教育部对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进行具体安排,印发了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( 试行) 》,提出了“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”的要求,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到大、中、小学生的课程体系之中,构建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。各级学校发挥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,将劳模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全过程。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结合实际,就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工作制定 《吉林大学全面推进劳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》。

具体来看,吉林大学计划打造特色“劳模大讲堂”劳动教育教学模式。做好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,持续组织邀请全国劳模“劳模大讲堂”的形式,进入课堂讲授劳动教育课;同时,将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、工匠精神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,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。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劳动模范、感受劳模精神、聆听劳模故事、观摩精湛匠艺、分享工匠情怀,编好用好劳模精神、工匠精神这本“活教材”。

以“劳模工作室”为载体,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。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、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,鼓励由劳动模范、大国工匠担任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教师,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;深入劳动教育和劳模精神的基础理论研究,为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支撑;健全劳模进校园、劳模进课堂制度化、常态化工作机制等。

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学生唐运通听完劳模授课后谈到:“全国劳模讲劳动课使我受益匪浅。在课上,全国劳模谢元立老师用自己生动的讲解,真挚的情感,给我们讲述了他自己的成长经历。从曾经迷茫到找回自我,从辛勤耕耘到技能报国,我们从他的身上领略了不惧困难,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;学到了自强奋斗,敢于争先的奋进精神;收获了孜孜不倦,坚持不懈的劳动精神……正如雷锋所说:‘真正的青春,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,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,属于永远谦虚的人!'这些在谢老师的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。而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,更应学习谢老师身上的劳动精神,肩负起复兴之大任,身体力行,担当使命,躬身劳动,报效祖国!”
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文/图

文章来源: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jldxshkxxb.cn/zonghexinwen/2021/0426/732.html



上一篇:吉林大学研制全新的柔软固态锂空气电池 遭暴力
下一篇:两位老人接连在吉大迷路!接下来的一幕让人…

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投稿 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版面费 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论文发表 |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